
文化
「万物简史」皇家为何狩猎?
在过往主要靠天吃饭的时代,统治者驯服自然的能力是其统治的基础。
提起皇家狩猎,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幅图景就是满清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木兰围场进行捕猎,而且倾向于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让皇子和八旗子弟们不忘初心永久保持旺盛战斗力。虽然后来咸丰帝通过“不忍杀生”博得了道光老爷子的青睐,从而扬长避短智取了一味逞强炫技的恭亲王六爷,但不能丢掉骑射这一武统的看家本领,确实一直是皇家举行狩猎的目的之一。
不过,在《欧亚皇家狩猎史》的作者托马斯·爱尔森看来,这仅仅是皇家狩猎的一个次要面向。喜欢举行皇家狩猎的不仅是大清帝国,从北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到中亚突厥诸汗国,再到中东的波斯帝国和欧洲的皇室们,欧亚大陆上的统治精英们无一不热衷于举行大规模狩猎活动,而且都出于各种复杂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之间还进行攀比和交流,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国际化现象,进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促成欧亚大陆文明一体化的推手。
皇家狩猎的规模很大,不是一般的出于经济目的的小打小闹,更多是一种展示统治力的炫耀性行为,其中涉及的猎场规模,日常维护,协助狩猎需要征集的军队和普通民众人数无不需要巨大的资源组织和调度能力。
狩猎园本身就承担着展示功能,作为皇家居所,狩猎园象征着中央权力向郊野的延伸。而通过灌溉、播种、栽种有益植物、保护林木等稀有资源的手段,统治者也通过狩猎园展现出合理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在过往主要靠天吃饭的时代,统治者驯服自然的能力是其统治的基础。与通过祈祷、祭祀与巫术等谄媚性仪式与天地进行交流且其效果难以及时展现相比,狩猎显然是一种更容易彰显天子威力的方式:人们可以控制、威慑、驯服、训练甚至杀死动物。因此,动物在很多时候经常会成为自然的替身,被用于塑造、展示和记录统治者与宇宙的联系、影响以及相关责任。
当然这说到底也是一种非常“鸡贼”的行为,因为最容易控制和看管的动物,也最能彰显皇帝和大王们神武的动物,恰恰是体积最为庞大的大象和被认为是最强大的动物杀手与英雄猎物的狮子老虎们。而那些往往造成更多损害的小型动物,如野兔、田鼠和昆虫等,更不用说还有微生物,反而要更难以控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现代政权曾成功地消灭啮齿动物,但是有很多国家将大型食肉动物逼至灭绝,或成功地控制其数目。
不过话说回来,让皇帝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杀”死一头熊、老虎或狮子,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安置猎物和安排狩猎是一门高水平的艺术,既要保证数量,还要保证不能出乱子,尤其当狩猎活动和外交活动合二为一的时候。出于威严和国体的考虑,统治者需要确保能够为自己的宾客提供一场猎物丰硕而安全的狩猎活动。如何将猎物引到适于捕猎的区域,如何让皇帝和客人们大展身手并大获全胜,都考验着狩猎组织者的能力。总之,一场进展顺畅宾客两欢的狩猎无不是经过精心的策划和严密的管控的。
考虑到狩猎活动的复杂性,所以被委以管控重任的臣子往往能进入升迁的快速通道,而另外一些幸运儿则是那些能够陪同皇帝一同出游打猎的人。一如现在人们经常用“一起扛过枪”来形容彼此间的信任友谊和身份共同体意识,皇帝也经常有意识地利用狩猎来营造一种政治忠诚意识。
此外,外出狩猎还给皇帝提供了出巡国土宣示统治权,以及和黎民百姓接触交流的机会。皇家狩猎活动将王权统治以大张旗鼓的方式直接展示到乡下人面前,从而提醒人们谁才是真正的统治者。这种大规模的移动活动需要配备良好的后勤和足够的基础设施,从而可以直接和间接验证臣子们日常管理的效果。在狩猎途中,皇帝还可以接见地方官员和地方社区领袖,从而建立起和他们直接的个人联系,这对于更好的维系皇家统治显然多有裨益。
除了狩猎活动本身外,辅助狩猎的动物如大象、猎豹和猛禽等的获取、训练和喂养也是一项高成本的事业。首先这些动物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尤其是那些来自异域或边陲的动物,往往不仅涉及商业进口,更需要通过进献贡品和皇室间的互相馈赠等方式获取,比如从唐至清海东青一直是中原王朝统治者青睐的贡品,帖木儿帝国曾同时从西班牙宫廷和明朝接收矛隼,而波斯统治者阿拔斯曾给莫卧儿帝国的皇帝贾汗季送去了一只花斑矛隼。
狩猎用动物的训练也需要专业人士,往往也来自异域或边陲。由于其稀缺性,加上皇室间的竞夺,动物管理专家往往奇货可居,因此他们也经常成为皇室间相互馈赠的对象和交流的媒介。最后一任花剌子模沙扎兰丁曾让自己的狩猎主管担任使节前往塞尔柱帝国,金帐汗国曾让自己的狩猎主管出使埃及,而英格兰则派遣了三名驯鹰师前往伊利汗国。
接下来的花费就是喂养,所有这些猛禽和猫科动物都需要喂食大量的肉食,这在肉食相对稀缺的前现代社会可不是一笔小开销。据说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大帝曾拥有上千头猎豹,每天面临着需要置办价值 4000 磅肉类的花费支出。即使吃素的大象们也所费不赀,大量的牧草和甘蔗,以及为每头大象所配备的可能多达十名仆役所需要的开销。
当然,在统治阶层看来,这些都物有所值。出现在浩浩荡荡狩猎队伍中的外来禽兽和动物技师们,以一种确定无疑的方式向臣民们宣示,皇帝的天威不仅泽被本土,显然也辐射域外。作为一个副产品,“国际化”自始至终都是皇家狩猎如影随形的一个特色。
在攀比和交流的过程中,相距遥远的欧亚皇室们了解到彼此的狩猎活动与狩猎方法,从而令皇家狩猎活动的国际标准得以产生,也令各种与之相伴的文化交流更为顺畅。通过狩猎,皇家成员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早期的全球化精英。
在通过商业买卖、进献贡品和王室馈赠而进行的国际动物交换活动中,跨越政治和生态边界进行传播的不仅是动物本身,还包括各种科学知识和文化形象。而动物管理专家通过在皇家宫廷之间的频繁移动也起到了文化使者的作用。
此外,通过邀请外国宾客和使节参加皇家狩猎活动,欧亚大陆的皇室们为跨文化和跨社会的关于生产和消费方式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为了记录和再现皇家狩猎活动,人们通过金属器皿、织物和用器等各种艺术媒介进行了多种创作,这些艺术成果也成为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高效媒介,想一想有多少人是通过郎世宁所绘的乾隆狩猎图形成了对满清的最初印象。读懂了欧亚皇家狩猎的历史,人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为整体的欧亚大陆文明史和文化交流史。
推荐阅读:《欧亚皇家狩猎史》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茶,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瘾,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棉布,欧元,亚马逊“优先配送”,除草,盗茶,废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玛窦的地图,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鳕鱼,人类基因,下南洋,红衣大炮,经济中的野蛮人,福利国家,西医的草药,机关枪,铁皮坦克,天花,ISIS,冷战,体育运动,海外华人,滑铁卢战役,朱可夫,民国政党,东印度公司,火炮,史迪威,创新,太平洋战争,鸦片战争,“西方震撼”,中餐,欧洲,普鲁士,阿拉伯民族主义,中东战争,雷曼倒闭,金融危机,中国青年游日团,空气污染,英特纳雄耐尔,大众,江青服,满人,团队运作,日本产业政策,绥靖政策,纳粹,煤炭,一战,苏联倒塌,官司营销,“收藏中国”,选票,印度独立,茶叶杀菌,萨利机长,民粹主义,葡萄牙探险队,布热津斯基,土耳其帝国,阿富汗战争,911,中日关系,法币改革,红色货币,超级版图,国货反击战,8·19 事件,街头抗争,清政府救市,日本底层社会,国共命运,“惩越”外交战,太平天国,秦汉帝国,西藏问题,大英帝国,斯大林,忽必烈的“首都圈”,倭寇、战争中的民主,麦克阿瑟的遗产,白兰地、朗姆酒与现代美洲,苏联电影,奥斯曼帝国,青年斯大林,洋海关,宋氏家族,1916,亚洲的素食主义,欧美分歧,晚清报人,阿富汗,清朝新疆财政,成吉思汗大交换,德国民族主义,大清帝国……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