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万物简史」1945 年深秋的港口争夺战如何决定了国共命运
在国共美苏四方博弈中,涉事各方各有各的逻辑和打算
直到多年以后,人们才会明白美军和国民党军队在渤海湾两侧的烟台和大连两港登陆计划的挫败,是如何深刻地决定了国共双方的命运。
得东北者得天下,在抗战结束前即已成为国共双方的共识。在这场进军东北的争夺战中,谁能抢得先机,谁就占了上风。中共方面能抢得先机,自然是因为在华北和山东的部队有地利之便,而这恰恰反映了中共在华北和山东坚持抗战的事实和实力。
但在地利之便和中共实力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在发挥作用。这些地利之便在美军现代化交通手段面前很容易被抵消,如果不是美军运输舰队在烟台和大连登陆未遂的话。
中共方面很早就认识到,从烟台地区海运军队对其向东北发展的战略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这里是从海路进入东北的最近港口,日军投降未久,八路军便于 8 月 25 日占领该地区。9 月底,美军船只开始在烟台附近海域游弋,当时美军的行动是按照日军仍占领烟台规划的,尚不清楚那里已经被中共军队占领。9 月 27 日,叶剑英专门会见延安美军观察组成员,要他们转告驻华美军司令部,烟台已在中共军队控制之下,那里没有需要缴械的日伪军,美军已无必要在那里登陆。
10 月 1 日,美军派代表在烟台上岸,与中共驻军负责人谈判,要求允许在烟台登陆。中共代表表示美军士兵可在指定地点休息,美方可派人到市内察看美国人财产,除哨兵外一律不准携带武器。美方表示不能接受这种安排。三天后,美军派驱逐舰一艘进抵烟台港,并要求中共撤退烟台地区的驻军,撤销在烟台的防务,将烟台移交美军控制。中共中央接获报告后,为防止美军在烟台强行登陆,指示烟台守军对美军登陆 “必须表示强硬拒绝,建筑工事,实行抵抗。只有在不能击退美军并无法阻止其登陆时,才予撤退”。
按照原计划,参与从日军手中夺占烟台的美军共有海军陆战队官兵 5 万名,并配以充分的海空支持。但在了解到中共军队已经解除日军武装,控制了烟台而且确实准备抵抗后,美军指挥官便以“没有美军在那里登陆的理由”为名,放弃了在烟台登陆的计划。
在大致相同的时段,美军运送国民党军队在大连登陆的计划也遭遇挫败。10 月 1 日, 苏联得知国民党军队将由美国舰只运送于 10 月 10 日左右在大连登陆。由于此前遭美国排斥无法参与对日战后安排,苏联政府决定迟阻国军进入东北,支持中共部队发展,以对抗美国。苏联先是以大连系自由港为由,拒绝国民党军队在大连登陆,让国军去营口和葫芦岛登陆;但苏军又先把这两个港口交给了中共军队,并向国民政府表示,如在这两个港口登陆,苏方不能保证安全。
后来国民党部队只能在秦皇岛登陆,并通过陆路由山海关突破中共部队防线进入东北。宝贵的战机就此贻误。而美军放弃在烟台和大连强行登陆,充分凸显了整个国共内战期间美国战略选择的结构性悖论:支持国民党政府,但以不和中共及苏联发生大规模冲突为前提。
在《中国 1945》的作者看来,在罗斯福总统为减少美国大兵的生命损失而请求斯大林出兵东北,与此同时又选择在国共之争中站到国民党一方时,就已犯下双重错误。美国人最大的误判是高估了己方的影响力,而低估了中共的实力和苏联与中共合作的前景。
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是不与中共建立同盟关系,以免对方利用这一点加大对抗国民党的力度,而选择通过雅尔塔协定满足苏联要求,换得苏联配合美国联手施压中共向国民党让步,而美方则力促国民党政府更民主、开放和包容,从而促成联合政府的诞生,这样就既没有抛弃国民党盟友,又回应了亲中共分子和美国民众对国民党独裁的指责,可谓功德圆满。
这样一份一厢情愿的计划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前提:其所涉及的其他三方会怎么看美国的打算,会全盘接受吗?如果不接受,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反制措施,而针对这样的举措美国有什么样的预案?正是在这个维度上美国人暴露了自己最大的短板,他们从来就不会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任何一个愿景的现实可能性,而在现实情势演进不如其所愿时则显得出人意料的手足无措。
在美国排除苏联参与日本战后安排后,还幻想苏联能够接受被美国主导的日本加亲美国的民党统治的中国这样一个东亚格局,充分暴露了美国人的自以为是。要苏联人接受这样一个安排,除非在一种情况下,那就是中共根本不是国民党的对手,因此苏联人只能选择与国民党政权合作。
但事实是中共显然有着团结统一高效的组织、训练有素的军队,在各根据地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国内外知识阶层中也显然更得人心。中共能够抢先一步到达东北并迅速扎根壮大,而国民党军队只能依靠美国人的帮助才能抢占地盘,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是多么的薄弱。在这样的情势下,像中共这样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和统一全国的愿景与决心的政党又怎么可能被一个充满厌战情绪的美国所吓阻呢?而苏联又怎么会选择配合美国来压制中共的事业呢,虽然表面上他们有时也会对美国人和国民党政府玩一些虚与委蛇的游戏。
而对国民党人来说,一方面他们对美国人背着他们搞雅尔塔协定心生怨恨,因为“丧权辱国”的骂名要由他们来承担,另一方则觉得美国人被中共和苏联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而自己则处处受到束缚,自然不会对美国人言听计从。
在国共美苏四方博弈中,涉事各方各有各的逻辑和打算,哪一方能够真正凭自身实力行事而不是将希望寄托在对方的“善意”上,才更有更大的选择权。在一个没有政治妥协传统的国度,美国不愿意也无法投入巨大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来“强迫”双方求和,也就注定没有太多的选择。
中共坚拒美军在烟台登陆,苏联婉拒美军在大连登陆,国民党因美方无意全力进击而一时一筹莫展,短短一个月内,中国乃至东亚的地缘政治演进的脉络及结果已大抵浮现。
推荐阅读:《中国 1945》
题图来自 维基百科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茶,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瘾,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棉布,欧元,亚马逊“优先配送”,除草,盗茶,废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玛窦的地图,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鳕鱼,人类基因,下南洋,红衣大炮,经济中的野蛮人,福利国家,西医的草药,机关枪,铁皮坦克,天花,ISIS,冷战,体育运动,海外华人,滑铁卢战役,朱可夫,民国政党,东印度公司,火炮,史迪威,创新,太平洋战争,鸦片战争,“西方震撼”,中餐,欧洲,普鲁士,阿拉伯民族主义,中东战争,雷曼倒闭,金融危机,中国青年游日团,空气污染,英特纳雄耐尔,大众,江青服,满人,团队运作,日本产业政策,绥靖政策,纳粹,煤炭,一战,苏联倒塌,官司营销,“收藏中国”,选票,印度独立,茶叶杀菌,萨利机长,民粹主义,葡萄牙探险队,布热津斯基,土耳其帝国,阿富汗战争,911,中日关系,法币改革,红色货币,超级版图,国货反击战,8·19 事件,街头抗争,清政府救市,日本底层社会……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