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0/34

上传头像

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

头像

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文化

「万物简史」同样是街头抗争,明末和清末有何不同?

苏琦2017-04-08 06:37:47

最明显的特征,是由“区域性”转变成“全国性”。

自宋以来就颇为发达的中国城市文明,经过元朝的短暂间隔后,到明末已蔚为大观。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相较于农民不到跌破生死线之际不揭竿而起的传统,身为市民的城镇百姓就显得要更不安分一些,时不时就会以各种名目发起街头抗争或者民变,而且始终不乏煽动者和组织者,文人墨客、行会领袖和城居地主都可能扮演这一角色。

由于身为异族政权,清朝朝廷对城镇里的街头抗争格外敏感,在中前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一有苗头就严厉镇压,加之清廷有意对江南豪强大族进行打压,削弱他们的势力,这令街头抗争或民变也失去了重要的组织和捐助力量。也因此,街头抗争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有所消停,但到清末时因为绅商阶层和市民群体实力的壮大,以及内外交困之下清朝统治阶层实力的削弱而再度呈现多发状态。那么和明清时期相比,清末的街头抗争有哪些“新鲜”之处,预示了中国社会什么样的走势呢?

与明末相比,辛亥革命前十年的城市民变不只是在事件的数量上惊人,更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清末,城市的集体行动事件有新的发展,而且加入了新的要素。在类型上,除了传统型的民变(罢市、罢工、要求加薪、抗税粮与抗捐、粮食暴动、反地方官、罢考、罢课、兵变、反绅商等)之外,清末还有反对新政(包括反对调查户口、反对成立巡警局与学堂等等),反对新式企业、抗洋教案,以及抵制洋货的集体行动事件。

而且清末蜂起的城市民变中,有些看似传统型的民变,其动机则是新的。如不少罢工、罢市与请愿运动,论其动机可以被归类为抵制运动。当 19 世纪末在零星的城市已出现了抵制外货事件,到 20 世纪初,发生了几次更大规模,几乎波及全国的抵制外货运动,包括有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以及抵制日货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而言,这几次运动更具有现代性的意义,因为这几次运动在许多方面,如华侨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觉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反美运动,在学者的眼中标志着一种新型的群众集体抗议运动的兴起。因此,这时期的城市群众运动和过去的宗教叛乱、抗租抗粮、农民运动等有相当大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此后的五四运动、学生运动、抵制运动等群众运动。

如果比较明末城市集体行动与 20 世纪初的抵制运动的差异,最明显的特征,是由“区域性”转变成“全国性”。明末的城市集体行动事件,即使有像明万历年间各大城市的反矿税监运动,但是这些事件都是个别独立发生,彼此间并没有串联和一致行动的趋势。相对地,20 世纪初的抵制运动都是动员跨省、跨市、跨区域的集体抗争运动,甚至海外的侨界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全国性的趋势,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报纸与电报的角色功不可没。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海于三月十五日先发起的拒俄运动,能够传播开来即靠报纸与电报。在随后短短几天时间内,杭州、苏州甚至香港各界都通电拥护上海拒俄运动。没有电报与报纸,这样迅速的传播在明末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新式有效的传播工具外,更有效率的新式社团组织的出现也发挥了强有力的动员组织作用。明末的城市集体行动少有上万人参与的事件,但 20 世纪初的抵制运动规模明显大了很多。在罢工方面,清末可以看到多种行业之间联合罢工的形态。如光绪二十九年(1903)安庆发生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首先由裁缝匠开始,后来波及其他几个行会,包括砌砖匠与木匠”。再者,清末的运动之所以能从区域性转变到全国性,也是因为组织方式与一般民众的利益,已经从地区性事务,转移到全国性事务以及权力的高度集中上。此时期出现的新式社团组织,商人方面有上海的总商会、广东商人的自治会等,其成员数量与组织规模远超过以前的商帮或是会馆公所。此外还有学社与拒约社这样跨阶层、跨职业的社团组织,这是其动员能力能超越明末时期的主要原因。

在参与者方面也可以看到许多“新面孔”,这些新面孔的出现反映近代城市内社会结构的变化。如商人中有华侨商人与民族企业家的参与,而海外华侨的集体配合抵制更是史无前例。最重要的是参与运动的知识分子成员,其身份属性由明清时期的生员,转变成西式学校的学生。明清时期的集体抗议事件中,生员积极地参与而且领导群众。晚明有生员为主的结社,如复社、几社,到了清代虽然因为禁止而消声匿迹,不过生员仍然未完全放弃。而且更大的结构性因素——科举的壅塞,更促使生员走向街头表达心中的不满。

到清末,生员的角色逐渐由新的知识分子与学生所取代。参与拒俄运动的知识分子,国内包括了京师大学堂与各省大学堂的学生,甚至传统的八旗生员与直隶举人都上书陈情。而国外的留日学生更积极筹组拒俄义勇队,准备赶赴疆场。

如果说拒俄运动中旧知识分子与新知识分子都有参与,到了抵制美货运动中,知识分子几乎清一色都是新式学校的学生了。他们较商人更积极,更有活力,组成的学社不但会联合其他的社团组织,还通过书籍、小册子、标语、漫画进行宣传,用报纸加以攻击,甚至迫使商会采取更实际的抵制行动。从这些抵制运动中,已经隐隐约约地看到了现代学生运动的身影。

而就商人罢市而言,清末的罢市与传统的罢市最大的不同点,是商人群体自觉意识的增长。明末以来传统的罢市,城市的商人铺户多是被动的。这种情形虽然在清末也仍然存在,但是商人自己通过会馆、公所与商会主动宣传罢市的情形已经成为主流。此外,清末商民的罢市最初主要是反抗政府的横征暴敛,以维护自身的权益,渐渐地除了经济的要求外,还附带反对压迫的政治条件。这类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表明罢市的政治色彩日趋浓厚。

20 世纪初抵制运动的现代性还有别的特征,例如妇女参与度的提升。明清时期只有少数的集体抗议运动可看以到妇女的参与,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暴动,而且妇女的角色还是被动的。但是 20 世纪初在女学的兴起之下,妇女主动积极参与抵制运动的程度与日俱增。

除了大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之外,明清时期的集体抗议行动与清末抵制运动两者之间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意识形态方面,主要体现为民族主义和现代国家意识的觉醒。

明清时期处于帝制政体下,民众与士大夫的思想都脱离不了传统的天命观与尊君的思想,在许多集体抗议官府的事件中并未有推翻政权的想法,事件中所反映的群众集体心态反而是正统主义与道德经济。

这样的观念在 20 世纪初还有一些影响,如拒俄运动时,留学生中虽有青年会成员诉诸民族主义,但留学生中赞成者了了。到了抵制美货运动时期,民族主义逐渐茁壮成长,演变到后来又因为清政府的禁止抵制,使得民族意识觉醒的同时,又刺激了革命派反清的思潮。这样的现代性特征是明清时期所未有的。

推荐阅读:《激变良民》

题图来自 Pinterest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近期将会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棉布欧元亚马逊“优先配送”除草盗茶废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玛窦的地图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鳕鱼人类基因下南洋红衣大炮经济中的野蛮人福利国家西医的草药机关枪铁皮坦克天花ISIS冷战体育运动海外华人滑铁卢战役朱可夫民国政党东印度公司火炮史迪威创新太平洋战争鸦片战争“西方震撼”中餐欧洲普鲁士阿拉伯民族主义中东战争雷曼倒闭金融危机中国青年游日团空气污染英特纳雄耐尔大众江青服满人团队运作日本产业政策绥靖政策纳粹煤炭一战苏联倒塌官司营销“收藏中国”选票印度独立茶叶杀菌萨利机长民粹主义葡萄牙探险队布热津斯基土耳其帝国阿富汗战争911中日关系法币改革红色货币超级版图国货反击战8·19 事件……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