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万物简史」如果这两份报告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可能“911”就不会发生
一份是“凤凰城备忘录”,一份是“明尼苏达猜想”
拥有众多精英人士和先进科技手段以及巨额资金投入的美国情报界没能预测并阻止“9·11”事件的发生,这不仅被视为一种耻辱,也被视为一种不可再犯的疏忽。事后美国情报部门展开了联合复盘行动,以期找出盲点和梗阻点,看看到底哪些环节存在问题导致他们对“9·11”事件的发生居然一无所知,要知道他们和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已经较量了多年,对他们一直严防死守。
在复盘过程中,联邦调查局内部一份名为“凤凰城备忘录”的神奇文件浮出了水面,引发了轩然大波,并让联邦调查局陷入了尴尬被动的境地。
在这份于 2001 年 7 月 10 日提交的报告中,一名在亚利桑那州工作的联邦调查局探员肯·威廉姆斯,向他所隶属的华盛顿市和纽约市的上级领导各提交了一份“电子报告”。在这份长达 6 页的报告开头,威廉姆斯预言般地写到:“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向联邦调查局和纽约市当局汇报一种可能性,即本·拉登及其团伙可能正在合力将一些学生送到美国的各所民航院校去学习。”
在此之前,威廉姆斯观察到一种反复出现的模式,让他产生了怀疑。他发现在最近几年里,有一大批人涌入美国亚利桑那州并在各种飞行院校和其他民航学院注册,而他觉得这些人的背景值得查一查。威廉姆斯曾面询过其中几个人,一位名叫扎卡里亚·穆斯塔法·苏布拉的男子是持 F-1 签证从英国入境美国的航空工程学生,在他家里发现了本·拉登的照片。苏布拉曾告诉威廉姆斯,他认为在海湾地区和非洲等地遭到袭击的美国军队和大使馆,都应该成为伊斯兰国家的合法军事目标。
威廉姆斯还指出另外 9 名学生,分别来自阿尔及利亚、肯尼亚、印度、沙特和其他中东国家,也都在不同的飞行院校里注册学习。而这 9 个人都和一些激进的伊斯兰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威廉姆斯认为,基地组织可能正在谋划一些严密的、针对民航系统的渗透方案。如果不加以阻止,所怀疑的情况一旦属实,便会最终导致在世界各地的民航飞行系统中,一些处于关键工作岗位的人将会是危险分子,他们很可能会发动一些恐怖活动,破坏民航的相关项目实施计划。威廉姆斯提议联邦调查局应当将美国境内所有的飞行院校进行统计造册,并对所有申请签证前往其中任何一处机构学习的人加以标注和调查。
这么一份富有洞见和前瞻性的报告为什么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呢?一路复盘下来,人们发现了这份报告的轨迹。威廉姆斯采用的是供调查局内部使用的“自动案件支持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种近似于老古董式的电子信息储存系统,但联邦调查局内部当时只能通过它进行在查案件信息的分享。
尽管这份报告曾指明要递交给数名高层官员,其中甚至包括华盛顿特区专门负责激进原教旨主义组织的领导人戴维·弗拉斯卡。然而,威廉姆斯提交的备忘录很快便掉进了联邦调查局内部的“黑洞”里。过了大约三个星期,备忘录都一直处于原封不动的状态。最终,这份报告递交给了一位分析家,他将这份报告标注为“普通”而非“紧急”。而另外一名纽约探员也只评价该报告为“只是一种猜测,并非很重要”。虽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析家们应当把对这类文件的分析报告递交给上级查阅,但是这份“凤凰城备忘录”却最终没能递到弗拉斯卡的手中。
面对来自舆论界官僚主义甚至渎职的指责,情报界的官员回应道,即使威廉姆斯的信件被及时交到弗拉斯卡的手中,也未必就能避免“9·11”事件的发生。首先威廉姆斯自己在信中也认为这是一个“长远”的威胁。其次在“9·11”事件之前的技术条件下,如果要参照全美的各所飞行院校的入学记录来对签证申请的记录进行比对分析,估计要花上几个月时间。此外,在 2001 年,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们还多为技术盲,基本上不会互通电子邮件,更不会根据飞行学院的入学记录去对签证申请记录进行数据分析。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接下来令美国情报界再度难堪的关于“明尼苏达猜想”的失误被“发掘”了出来。
刚好在肯·威廉姆斯提交“凤凰城备忘录”后的一个月,扎卡里亚·穆萨维在位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泛美国际飞行学院注册学习。指导教师和其他的学院雇员很快就对这位新学员产生了怀疑。穆萨维用现金支付了高达 8300 美元的学费,而且对驾驶舱门操作的细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却一再表示对驾驶真正的飞机完全不感兴趣。泛美国际飞行学院的工作人员联系了联邦调查局,并将相关情况进行了汇报。调查局在对穆萨维的背景进行了一次快速调查后,于 2001 年 8 月 16 日在一家汽车旅馆以违反移民法为由将他逮捕了。
在对穆萨维进行了审问之后,以哈利·萨米特和格雷格·琼斯为首的调查人员确信他将作出危机美国安全的行动,并且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阴谋组织的成员。只有,调查人员为了在明尼苏达分局取得搜查许可证,以便对穆萨维的私人物品如笔记本电脑进行检查,开始积极向上级部门进行申请,但却被否决,因为上级部门认为申请中提及的证据并不充分,只不过是又一个异想天开的猜测。
格雷格·琼斯曾一度警告说,穆萨维可能会涉及利用一种什么物体撞向世贸大厦的阴谋。直到“9·11”事件发生后的当天下午,这份搜查许可证才最终得到批准。
人们不禁扼腕叹息,如果威廉姆斯的“凤凰城备忘录”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能“明尼苏达猜想”就不会显得那么“异想天开”,而格雷格·琼斯申请的搜查证就会被批下来,那扎卡里亚·穆萨维和扎卡里亚·穆斯塔法·苏布拉等人之间的关联就会被发现,或许“9·11”事件就能够被阻止。
当然,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凤凰城备忘录”和“明尼苏达猜想”能够在相关领导者那里发生勾连和碰撞,从而使两个相邻空间里的灵感能够穿越结合为智慧的火花,然而这样的情形只能发生在超线性的信息外溢的液态网络环境中,而“9·11”事件发生前联邦调查局内部单线的、自下而上且彼此隔绝的网络系统,恰恰构成了一个反信息外溢从而屏蔽高效信息交流的网络环境。
推荐阅读:《伟大创意的诞生》
题图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近期将会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茶,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瘾,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棉布,欧元,亚马逊“优先配送”,除草,盗茶,废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玛窦的地图,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鳕鱼,人类基因,下南洋,红衣大炮,经济中的野蛮人,福利国家,西医的草药,机关枪,铁皮坦克,天花,ISIS,冷战,体育运动,海外华人,滑铁卢战役,朱可夫,民国政党,东印度公司,火炮,史迪威,创新,太平洋战争,鸦片战争,“西方震撼”,中餐,欧洲,普鲁士,阿拉伯民族主义,中东战争,雷曼倒闭,金融危机,中国青年游日团,空气污染,英特纳雄耐尔,大众,江青服,满人,团队运作,日本产业政策,绥靖政策,纳粹,煤炭,一战,苏联倒塌,官司营销,“收藏中国”,选票,印度独立,茶叶杀菌,萨利机长,民粹主义,葡萄牙探险队,布热津斯基,土耳其帝国,阿富汗战争……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