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0/34

上传头像

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

头像

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文化

「万物简史」除了甘地,还有哪些力量让英国不得不退出印度?

苏琦2016-12-18 09:23:37

除了印度人民本身的抗争外,整个世界大势的逆转令英国在印度的存在无论从实力和道义层面而言都失去了支撑。

甘地为印度人民提供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利器,也为印度人们寻回了自我意识和独立诉求,其高蹈的精神也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象征和凝聚力的根源。不过在整个二战期间,甘地及国大党所发起的种种独立诉求和努力并不成功,无论是国大党所号召的“退出印度运动”,还是甘地本人所进行的绝食抗争,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前者没有获得印度民众广泛的支持,而参与者则从非暴力不合作者沦为暴力但无法协调一致的抗争者,后者则以甘地本人的放弃而告终。

但是明白人都知道,英国人早晚必须退出印度,不确定的只不过是时间和方式问题,虽然“死硬派”殖民分子丘吉尔口口声声表示他是为了捍卫而非“清算”大英帝国而出来当首相的。除了印度人民本身的抗争外,整个世界大势的逆转令英国在印度的存在无论从实力和道义层面而言都失去了支撑。

英国在咄咄逼人的日军攻势面前节节败退从而令白人天下无敌的神话彻底被粉碎这一点已经被讨论得比较充分,但此一神话的破灭在多大程度上鼓舞了印度人民的独立诉求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因为与甘地和国大党人预期相反,当时印度人民反而加大了对英国战争努力的支持力度,前后有二百五十多万人加入英军,其他从事后勤等努力的印度人也高达六百多万人。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印度文官为英国印度殖民政府的日常运转付出巨大努力,而印度的工商阶层也为英国以及后来美国的战争努力开足了马力。

然而正是这些令丘吉尔心花怒放并被其视为挫败了甘地“阴谋”的“表面胜利”,令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显得越来越滑稽可笑。一支越来越英勇作战从而越来越自信的印度军队,怎么可能在战后满足于重新回到祖国继续被殖民的状态?这一点和阿尔及利亚军队在战后积极支持独立诉求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早在缅甸战役期间,一些英美军官和外部观察人士就意识到,这支生龙活虎的、作战热情远高于英军同僚的印度军队,在心理和意识上更多是在为捍卫印度而非大英帝国的利益而战。

经历战争历练的印度文官队伍也越来越娴熟于日常政务的管理,这也令英国人撤出后印度会陷入一片混乱的说法越来越站不住脚。因为战争订单赚得盆满钵满而财力越发雄厚的印度本土工商阶层,也越来越憧憬一个可以和英国人平等竞争的战后世界,也越来越不惮于成为独立运动的金主。

在英军被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从而威风不再的时候,孟加拉的英国统治者又因对当地饥荒应对无能而进一步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机器娴熟高效的神话。1943 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共造成三百多万人死亡,进一步强化了英国殖民者无能且缺乏同情心和道义感的负面形象,而印度事务部大臣利奥·埃默里关于印度“人口过剩”的马尔萨斯论调的评论,以及丘吉尔此时此刻对印度军队“忠诚度”的怀疑和抱怨,无疑令情形更加恶化。

除了英国人和印度人二者共同世界的变迁外,整个外部世界的情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几乎都是对英国人不利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明确无误地告诉丘吉尔,他无法说服美国人民仅仅为了维系大英帝国的存在而投入战斗,这必须是一场以解放和自由为己任的斗争,因此《大西洋宪章》的目标必须惠及所有肤色种族和地区的人民,而非丘吉尔所故意狭义理解的被德意日法西斯侵占领土上的人民。

作为威尔逊主义的信徒,罗斯福此次不允许捍卫人民自决原则的努力再次付诸东流。而日本对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钱德拉·鲍斯及其所率领的主要由印军俘虏组成的“印度国民军”的利用,更是加剧了罗斯福的紧迫感,因为印缅战局不仅关系到大英帝国的利益,更关系到中国抗战努力的可持续性。

在战争期间,罗斯福就多次敦促丘吉尔在印度问题上采取更为慷慨的姿态,甚至还派出特使参与英国方面与国大党的谈判。据丘吉尔的私人医生后来披露,来自美国方面的持续不断的压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丘吉尔健康状况的恶化。

美国决定将反击德国的主战场放到西欧而非英国所渴望的地中海和东欧,也间接导致了大英帝国的在印度统治的崩解。按照丘吉尔的如意算盘,进攻应当集中到希腊和南斯拉夫,在此过程中顺便“扳倒”土耳其,这一方面可以阻隔苏联和东欧,另一方面可以将英国在地中海和中东的势力范围再度联通,当然顺便可以一雪他一战期间兵败土耳其加里波利海难的耻辱。

然而罗斯福不为这种遥远而迂回的战略构想所动,而且意大利战局的不顺利也更提升了诺曼底登陆的合理性和紧迫感。当美军从西欧一路杀过莱茵河,而苏军席卷东欧直捣柏林之后,英国人被迫清醒而痛苦地意识到他们在战后的世界舞台上已经沦为配角。

经略中南欧、地中海和中东大战略的破产,令英国人继续维系印度和其他亚洲殖民地的努力呈现鞭长莫及之势,而英国人从亚洲的撤退,接下来又危及到他们在中东最后的存在。至此,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的坍塌和崩解已无可避免。而英国人在感激丘吉尔战时卓越贡献的同时又毫不留情地将他拉下马,其实也充分表明英国人民已经下定决心将老牌死硬殖民分子丘吉尔所代表的大英帝国时代抛在脑后。

推荐阅读:《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

题图来自 Vimeo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近期将会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棉布欧元亚马逊“优先配送”除草盗茶废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玛窦的地图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鳕鱼人类基因下南洋红衣大炮经济中的野蛮人福利国家西医的草药机关枪铁皮坦克天花ISIS冷战体育运动海外华人滑铁卢战役朱可夫民国政党东印度公司火炮史迪威创新太平洋战争鸦片战争“西方震撼”中餐欧洲普鲁士阿拉伯民族主义中东战争雷曼倒闭金融危机中国青年游日团空气污染英特纳雄耐尔大众江青服满人团队运作日本产业政策绥靖政策纳粹煤炭一战苏联倒塌官司营销“收藏中国”选票……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