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0/34

上传头像

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

头像

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文化

「万物简史」戈尔巴乔夫的“西方震撼”是怎么回事

苏琦 2016-06-11 14:54:24

戈尔巴乔夫从这些出国访问的见闻中得出一个明白无误的结论:西方民众比苏联人民日子要好过得多。

对外开放总是能激发人们的变革之心,因为以前因为坐井观天而故步自封的状态难以维系。而一个国家领导阶层因为位高权重,往往能得外来风气之先,震撼之余往往能率先改弦更辙,至少也能更早反思既有体制的弊端而寻求改正之途。

中国领导人开放之初海外参访所激发的震撼就产生了这样的正面效果。至今人们仍记得王震在访问英国后赞叹道,英国工人的待遇很好,社会也很和谐,如果能有党的领导,那就是共产主义了。邓力群对日本访问归来,也对日本社会的高效整洁和法治环境赞不绝口,认为已经达到了中国古人所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状态。而谷牧等人对法国和西德等西欧国家工业企业的考察访问及其后的报告及宣讲,更是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与合作的热情与决心。

比较少为人知的是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高层对外访问所产生的效应,因此戈尔巴乔夫在其《回忆录》里谈到的他在 1970 年代对欧洲的访问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有趣的视角。

戈尔巴乔夫说他对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和联邦德国的访问令他眼界大开,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关于外国的信息非常稀少且经过层层筛选。有很长一段时间对外旅行局限于东欧国家,去西方的访问只有在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考察并认定其意识形态上可靠后才能得以成行。

令戈尔巴乔夫印象深刻的是其所接触的西方人所展现出的坦承而放松的态度。他们对包括自己政府和国家及地方政客在内所有事物毫无保留的评判,令来自苏联的参访者艳羡不已。而且西方人自己内部经常观点相左,相比之下,苏联参访者们在所有的话题上都意见统一团结一致。按照戈尔巴乔夫的话说,人们的表现就像在国内一样,因为生怕留在国内的人认为出国对他们产生了不良影响。

戈尔巴乔夫当时和现在都坚持认为,苏联的公共教育、医疗服务和公共交通都比西方国家组织的要好,但在亲眼目睹西方市民社会和政治体系的生机后,他此前关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信念被动摇了。

最重要的是,戈尔巴乔夫从这些出国访问的见闻中得出一个明白无误的结论:西方民众比苏联人民日子要好过得多。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为什么苏联的生活水平要比西方发达国家的要低。

更令戈尔巴乔夫不满的是,苏联无可置疑的较低生活标准,不尽如人意的生活方式和在先进技术领域的滞后状态,似乎并没有让苏联年迈的领导层感到特别担忧。领导人们似乎并不急于迎头赶上西方国家,从而把苏联的体制从向危机泥淖的沉沦中拯救出来。相反,他们更关心炮制一些人为的意识形态概念,试图通过这些概念的宣传让人们相信现实是美好的,是既往历史成就的延续。

戈尔巴乔夫觉得这一切已难以维系,暗自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但是等到他成为苏共总书记掌握变革的枢纽,已经是 1980 年代中期的事情了,其间苏联经过对阿富汗的战争和在非洲的过度扩张,以及勃列日涅夫后期的碌碌无为及其三个短命继任者引发的继承权争夺后,国内外的战略态势已经进一步恶化了。

推荐阅读:《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近期将会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棉布欧元亚马逊“优先配送”除草盗茶废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玛窦的地图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鳕鱼人类基因下南洋红衣大炮经济中的野蛮人福利国家西医的草药机关枪铁皮坦克天花ISIS冷战体育运动海外华人滑铁卢战役朱可夫民国政党东印度公司火炮史迪威创新太平洋战争鸦片战争……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