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万物简史」民国初年的驴象之争
第一届国会的解散和两党政治的终结,标志着民国初年民主政治试验的阶段性失败。
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主政治试验还是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而其中的两党政治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堪称中国版驴象之争的两党政治,其根源其实在清末即已种下,既有人们常说的革命与改良之争,革命党人与立宪派之争,也有革命派内部的不和。等到了辛亥革命期间,则又叠加南北之争,也即拥护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之南方派,与拥护袁世凯为首的保守派之北方派之间的纷争,其间又夹杂个人意气之争与党派间的历史恩怨等。
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同盟会鉴于革命成功,怕投机分子混入革命阵营,公开宣称只有在武昌首义前加入同盟会者才算革命同志。由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的不少岗位都由同盟会“把持”,这无疑“逼迫”非同盟会人士只能另起炉灶组党才能参与政治游戏,这也为作为同盟会对立面的政党普遍倾向于拥护袁世凯埋下了伏笔。
与作为激进党派的同盟会相对立的保守党派主要是共和党、统一党和民主党。这其中共和党主要由不满于首义功劳被忽略的湖北军政集团组成,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黎元洪和孙武。而统一党的发起人章炳麟一来不满意其领导的光复会曾被同盟会打压,二来愤懑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一职没有花落他家,便愤而组党以示抗议。梁启超则是民主党的灵魂人物,在他身边很快聚集起来一帮立宪派人物和旧官僚。
等到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一职,政权中心北移之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便转移到国会内部的政党博弈上来了。为谋取国会第一大党的地位,并希望以政党内阁来实施激进派的政纲并约束袁世凯,宋教仁说服孙中山、黄兴等元老改组同盟会为公开合法政党,并联合其他五个小党组成名为国民党的国会第一大党。共和党、统一党和民主党为了和国民党相抗衡,经过一番纵横捭阖,并在袁世凯的重金笼络扶持操纵之下,也合组为进步党。一时间两党政治格局初成,驴象之争开演,双方围绕总统制还是内阁制,内阁形式为政党内阁还是超然内阁抑或混合内阁,以及涉外借款的程序等议题你来我往攻防不休,中华民国的开国气象似不输于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然而好景不长,行刺宋教仁的一声枪响,给中国以国会为主要舞台的政党政治迅速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接下来,随着制宪会议紧锣密鼓的召开和宪法草案的呼之欲出,袁世凯发现即使国民党人势力减弱,其他党派对立宪和行宪的企图心依然强盛。袁渐渐失去了演戏的耐心,继褫夺国民党籍议员的资格之后,又一脚踢开了自己曾经扶持的进步党,最后更号令各省都督“呼吁”解散国会。
第一届国会的解散和两党政治的终结,标志着民国初年民主政治试验的阶段性失败。除了此前人们所常说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之外,其他一些结构性因素也限制了当时民主政治的可能,比如对以暴力解决政争的迷恋,这既体现在赵秉钧等人主使的对宋教仁的谋杀,也体现在国民党人迅即发动的二次革命,更体现在自袁世凯至地方督军始终不欲自身权力受到任何约束,一有机会便以武力解散从中央至省级立法机关,而这种对暴力政治文化的倚重则与天平天国起义以来中央权威旁落和地方权力机关普遍军事化有关。
此外,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之紧迫,或多或少也令陷于党争而议事效率低下的国会政治在人们眼中显得力不从心,不如政治强人中央集权来得痛快。从这个意义上讲,救亡不仅压倒启蒙,也也压垮了民主政治的萌芽。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近期将会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茶,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瘾,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棉布,欧元,亚马逊“优先配送”,除草,盗茶,废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玛窦的地图,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鳕鱼,人类基因,下南洋,红衣大炮,经济中的野蛮人,福利国家,西医的草药,机关枪,铁皮坦克,天花,ISIS,冷战,体育运动,海外华人,滑铁卢战役,朱可夫,中航……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