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万物简史」阿拉伯崛起的多面推手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自己,但这不意味它完全不重复自己。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近期将会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茶,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瘾,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棉布,欧元……
一盘散沙的阿拉伯部落在高举伊斯兰教大旗的先知穆罕默德整合下,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民族政治实体,一举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接下来通过不断的东征西讨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这是事实,不过失之于过分简单,阿拉伯崛起的实际情形则要复杂得多。
首先在穆罕默德的阿拉伯王国出现之前,阿拉伯半岛的人民并非只经历过部落社会的洗礼,相反他们有过王国政治的经验,虽然这些王国普遍短命,但也不断赋予四分五裂的阿拉伯部族以共同的身份感。比如在公元 5 世纪后半期和 6 世纪初期兴盛于阿拉伯北部的肯德(Kindah)王国,后来虽然因不能突破拜占庭和波斯帝国所设立的障碍,以及缺乏精神力量和内部团结而陷于崩溃,但它体现了中、北阿拉伯各部落进行第一次联合的伟大尝试。
同样在公元 6 世纪,一种独特的传统和单纯的口传文化开始把阿拉伯各部落统一起来,这个共同语言和文学的促进与发展被认为主要应归功于肯德王国的成就及其历史传说。
此外,前伊斯兰时期的阿拉伯虽然是落后的,但并不是完全与世隔绝。波斯和拜占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通过商业来往、半岛上的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移民区以及拜占庭和波斯扶植的阿拉伯边境国家传播进来。
在物质上,阿拉伯人获得了武器,学会了它的用法以及军事组织和战略的原则。纺织品、食品、酒,可能还包括书法艺术都通过同样方式传到阿拉伯人那里。在文化上,中东的各种宗教以及它们的一神论原理和道德观念给阿拉伯人带来了一定的文化和文学色彩,并为后来先知穆罕默德使命的成功准备了必要的基础。这种影响在南阿拉伯尤其在沿海的汉志地区定居人群中尤其突出,而这一地区正是穆罕默德的根据地。
尽管游牧人群在阿拉伯半岛的地区分布和数量方面占据优势,但真正决定阿拉伯历史的却是那些能够掌握商道财富的定居社区。在公元 6 世纪后半期,阿拉伯半岛的商道发生了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改变。幼发拉底河到波斯湾的商道因拜占庭和波斯帝国的争斗而交通困难,陷入混乱的埃及令红海线路充满动荡,商人们不得不重新恢复从叙利亚经西阿拉伯到达也门的道路。由此产生的财富被这条线路上的麦加城所获取。
所有者一切的发展为先知穆罕默德的事业铺平了道路。阿拉伯的崛起不仅仅是伊斯兰教加持的结果,同时也是因为原来限制阿拉伯部落发展的拜占庭文明和波斯文明因两败俱伤而筋疲力尽,但与其说阿拉伯人征服了这两个文明,不如说他们吸收了两个文明的营养而壮大,其中在叙利亚的倭玛亚(伍素叶)王朝更多体现希腊化影响,而在伊拉克的阿拔斯王朝更多吸收波斯遗产。
后来波斯东北部呼罗珊地区的纳入,则开启了突厥化和马穆鲁克职业军队进入伊斯兰历史空间的通道,因此一个扩大了的伊斯兰世界自始至终都处于希腊化,波斯化,突厥化和马穆鲁克职业军官群体四股力量交织碰撞中,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阿拉伯人自身则处于隐身和失声的状态,直至来自英国的“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到来。
二战后沙特阿拉伯的建国像极了伊斯兰教初立的阶段:特别能战斗的哈瓦立吉派的宗教凝聚力,石油带来的新财富,由汉志而内志而徙志的建国路线图,东西方阵营间暂时的权力真空等等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自己,但这不意味它完全不重复自己。
推荐阅读:《历史上的阿拉伯人》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