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
「万物简史」棉布版工业革命
成功的工业化更多是从棉纺织等轻型工业起家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近期将会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茶,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瘾,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
提起工业革命,人们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烟囱林立,钢水横流和铁路蜿蜒的场景。没错,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工业革命的结果一定是以重型机械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也因此,许多后发型赶超国家的工业化战略,也一般喜欢选择直奔重型机械这个主题。
但成功的工业化更多是从棉纺织等轻型工业起家,原因也很简单,轻型工业品投资较轻,更容易“发现”自身的需求,因此回报较为迅速,也更容易积累下一步投资所需的资本。英国工业革命第一阶段的故事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英国棉纺织业崛起的历史也是一部充满着人为“意外”的历史。
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不是靠亚当·斯密无形的手发展起来的,而更多靠其毛纺织业兄弟有形的手得以赢得喘息之机的。面对来自印度的精美“白布”的竞争,一开始欧洲的棉纺织商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幸运的是,在毛纺织业中根深蒂固、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能够采取相应措施,经常确保对印度白布实行进口限制,于是为本国的棉纺织业提供了一个成长的机会。
不过,在咄咄逼人的毛纺织业者把持下的国内市场,对于棉纺织业者而言意味着比较有限的发展空间,是持续增长的殖民地贸易尤其奴隶贸易,给英国的棉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当然前提还是来自印度的供应出现了“问题”。
话说非洲的酋长们非常青睐来自印度的精美棉布,因此印度白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当做硬通货来购买非洲的奴隶。而一旦印度棉纺织品的供应因发生在印度和印度附近的战乱而中断,英国的兰开夏便乘虚而入了,而这些战乱毫无疑问一般都和在印度的英国势力有关。
以甘蔗为核心的三角贸易很快为以棉花为核心的三角贸易所取代。在西印度群岛上,采用奴隶劳动的种植园为英国的棉纺织业提供了大量原料,种植园主人反过来又大量购买曼彻斯特的纺织品。
殖民贸易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来自海外的原料供应使英国不必面对粮棉争地的局面,而海外市场的勃兴又使棉纺织业者不必担心内需的不足。从1750-1769年,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增长了 10 倍以上。迅速而巨大的回报鼓励企业家进行进一步投资并采取革命性的技术以满足它的发展需要,换言之,进行一场纺织业的工业革命的条件已大体具备。
技术革新依次出现,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到骡纺织机,以及稍后的动力织布机。这些发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简单方便,投资低廉,通过增加产量,几乎马上就能回本。而英国此一时段在全球殖民地战争中的凯歌高奏,确保了不断扩张的海外市场,这反过来意味着对新增产量的大量需求。
到 1840 年,来自亚非拉欠发达地区对英国棉布的进口量为 5.29 亿码,是同期来自欧洲的进口数量的二倍多。曾长期享有棉布出口商地位的印度,在这一年从英国进口了 1.45 亿码的棉布。有史以来欧洲人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工业制成品,而非通过贵金属和掠夺的手段,能够扭转对亚洲贸易的赤字局面。很快,亚洲将成为承受赤字负担的一方。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