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
「万物简史」围绕铁路王位的股市战争
一场几乎令美国金融系统瘫痪的铁路股票大战令联邦政府心生惕厉,开始逐步将市场经济秩序的主导权从资本家手中“没收”过来。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近期将会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茶,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瘾,航线,棉花,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
据说放任的资本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重复建设和无节制的竞争。这在 20 世纪初的美国铁路大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双方以手中的股份为武器展开一场股市大战,差点导致一场令金融系统崩溃的危机。从那以后,政府开始介入到市场中来,以避免过度竞争威胁到资本主义自身的生存。
20 世纪初的美国终于成为一个两洋帝国,这其中数条太平洋铁路——爱德华·亨利·哈里曼的联合太平洋铁路、摩根的两条铁路、詹姆斯·希尔的北方大铁路和北太平洋铁路等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也因此拥有了世界一流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不过一山难容数虎,拥有太平洋铁路的几个寡头都是狠角色,一直虎视眈眈想把对手排挤出局。后来以哈里曼为一方,以摩根为另一方,双方围绕北太平洋铁路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白刃战。
当摩根系的铁路试图通过打价格战把哈里曼的铁路排挤出局的时候,哈里曼和库恩-洛布财团的雅各布·希夫联手悄悄在股市上对北太平洋铁路发起了隐蔽袭击,在市场上大规模购入其股份。由于北太平洋铁路是通过摩根的一个授权信托机构进行控制的,所以连摩根银行自己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大量北太平洋铁路的股份卖给了哈里曼和希夫。
当哈里曼和希夫还差四万股普通股就能全面控制北太平洋铁路时,害怕彻底惹翻摩根的希夫临阵犹疑了。他一方面告诉下属先不要继续买进股票,让他再考虑一下等到周一再做最后的决定,另一方面又有意无意将哈里曼在北太平洋铁路中的“突出其来”的强势地位透露给希尔。
希尔听到消息后大惊失色,随即向摩根的一个合伙人发出了警告,该合伙人立马向远在欧洲度假的摩根发去电报,请求他授权采取必要手段保卫北太平洋铁路。周一股市一开盘,摩根银行发动了一场全面的购进以抵御哈里曼的进攻。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北太平洋铁路的股价已经从原来的 100 美元涨到了 1000 多美元。除了几个局内关键人,绝大多数人都被蒙在鼓里,所以许多经济公司都想当然地卖空了北太平洋铁路“虚高”的股票。后来当人们想平仓时,才惊恐地发现摩根银行和库恩-洛布银行已经锁定了该铁路发行的所有股票。由于无法平仓,华尔街上的许多公司都面临破产倒闭,而那些为他们配资的银行也陷入同样的险境。
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即将爆发。后来在舆论和联邦政府的压力下,哈里曼选择了退却,摩根也放松了攻势,一场金融崩溃得以避免。双方最后达成协议,由北方证券公司来持有双方争夺的北太平洋铁路的股份,哈里曼在董事会中拥有一个位置,不过希尔仍拥有控制权。
这场几乎令美国金融系统瘫痪的铁路股票大战令联邦政府心生惕厉,开始逐步将市场经济秩序的主导权从资本家手中“没收”过来。最高法院宣布摩根和哈里曼的协议违法了反托拉斯法,双方被迫解散了合股公司。哈里曼虽然购并北太平洋铁路未遂,倒也从公司解散获得的股票中大赚了一笔。接下来,美国国会于 1906 年扩大了州际商务委员会的强制执行权力,并把铁路运费的定价权纳入其权力范围。
推荐阅读:《四国演义:卡内基、洛克菲勒、古尔德、摩根商业帝国与美国经济史》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