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0/34

上传头像

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

头像

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商业

欧美流行歌曲中那些洗脑的“呜唔呜唔”,竟然有个专门的名字

吴羚玮2016-08-29 18:55:09

或许并非编曲人的敷衍或是欠水平,每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其实都有一套样板和高频词。

只要你平时稍微有听过欧美流行歌曲,应该就不会对歌手“呜唔呜唔”的人声呼喊旋律感到陌生。

你可以先点击下面视频,感受一下这段魔性的唱法。

欧美流行歌曲中的千禧呜剪辑

最近,这样的歌曲表现形式还有了个专门的名字——千禧呜。

2010 年左右,水果姐 Katy Perry 的千禧呜代表作 “California Gurls” 的走红让千禧呜歌曲出现得更加频繁了。甚至在一些歌曲中,呜唔呜唔的人声比例还挺大。在 Frank Ocean 最新专辑的歌曲 “Ivy” 中,你也能听到这样的旋律。

千禧呜的旋律其实早在 1980 年代就出现了,比如 Morris Day and the Time 的 “Jungle Love”(0:38 出现呜声)和 Baltimora 的 “Tarzan Boy”(1:44)。

最早发现这个现象并且命名的音乐家 Patrick Metzger 在他的博客中给出了“千禧呜”的明确定义:

  • 通常以“嗦”开头,再落到“咪”上,然后循环几个音节
  • 节奏往往落在第八个音键上。在不同歌曲中,可能从强拍或弱拍开始
  • 模式通常为“Wa-oh-wa-oh”

(你不了解这些音乐知识也没关系,这样洗脑的音乐你一听就明白,而且耳虫会伴随着这样的旋律飞入你脑中,时不时盘旋一阵。)

这导致的结果是,我们觉得很多新歌听着都似曾相识。其实在过去 50 年里,流行歌曲的多样化正在逐渐消失。

流行歌曲的同质化其实早已经是音乐行业的一个共识——越来越多的编曲人、制作人和唱片公司发现了人们喜欢的歌曲公式。

很多所谓的原创歌曲其实仅仅是歌手在编曲时,从这里那里拿来的段落拼凑结果。这也解释了我们常常哼着这一首歌,结果下一句就无缝衔接到另一首毫无关联的歌曲。 

当然,歌曲的同质化还不仅仅体现在旋律相近这点。几乎所有主流的美国乡村音乐歌曲不光听起来很像,就连歌词描写的语境和 MV 的拍摄风格都非常相似。

主流美国乡村音乐 MV 中最常出现的场景:开一辆轻型卡车,邀请穿着热裤的女生一起到河岸边喝啤酒。

2013 年的一个视频就把近百首美国乡村音乐剪辑在了一起。MV 里的男歌手都穿着牛仔裤,喝着啤酒,邀请穿着热裤的女生上他们的轻型卡车,送她们去最近的河岸边。就连他们唱的歌词都在重复着“卡车”(trucks)、“土路”(dirt road) 、“夕阳/月光”(sunset/moonlight)、“喝酒” (alchol/drinking) 和“姑娘” (girl)。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谣圈的歌词里面泛滥的热词有如此之多:

  • “姑娘”是对女生最普遍的称呼
  • “故乡”“远方”和“南方”是燕子迁徙型歌手好不容易到了“城市”之后最希望回去的地方
  • “少年”和“年少”是人们“沧桑”“岁月”后最爱追忆的人生阶段

几年前就有程序员利用代码抓取古诗的常用词,并且打乱重新堆砌,组成了一首古诗。

照这样的话,写流行歌曲的工作是不是交给代码就好。

以下是 Metzger 和留言群众们列出的千禧呜歌单,顺便附上出现呜声的时间:

  • Stonefox — “All I Want” (2013, 2:02)
  • Chris Brown — “Turn Up the Music” (2012, 1:30)
  • Owl City & Carly Rae Jepsen—“Good Time”(2012, 0:04)
  • Outasight — “Tonight Is the Night” (2011, 0:52)
  • The Head and the Heart — “Down in the Valley” (2011, 1:48)
  • BOY — “Little Numbers” (2011, 1:02)
  • Alejandro Sanz — “Looking for Paradise (featuring Alicia Keys)”(2010, 0:14)
  • Kings of Leon — “Use Somebody” (2009, 1:28)
  • Fall Out Boy — “She’s My Winona” (2008, 0:14)

  • 题图来自:imagozone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