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 on the Web
雷曼原本无需破产
Best On The Web 是一个推荐性栏目,每个工作日我们会从互联网世界中找出最好看的内容,希望这个栏目让我们始终与阅读、知识和美好在一起。
New York Times
Revisiting the Lehman Brothers Bailout That Never Was
这是一个消失了的名字。但它的命运可能因为《纽约时报》头版上的这篇文章有所不同。
六年前的 9 月 15 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要做出一个艰难决定:是否要救助可能影响整个经济运行的一间大型投资银行,雷曼兄弟。
现在来看,这个答案非常明了——雷曼成为所有大型投资银行中唯一未被救助的那间,一夜倾覆。
随后几年,一个问题盘绕在《纽约时报》的两位记者 James B. Stewart 和 Peter Eavis 的头脑之中,「难道只有雷曼才是所有银行当中无法做到大而不倒的那家么?」
至少在当时,无论是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还是前任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都认定问题太过严重,以至于他们不具有拯救雷曼的「法定权力」。即便在盖特纳 2014 年出版的关于金融危机的著作中,也依然持有这种看法。
对此存疑的这两位记者开始了类似揭露水门事件一样抽丝剥茧的工作,他们觉得之前的官方说法「太干净了」。Stewart 曾经写过关于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的畅销书,Eavis 在十多年前也写过关于安然事件的文章。
真正的决定性瞬间来自今年夏天。Stewart 在一个会议上通过一个线人得知纽约联储银行曾做过一份分析报告,认为雷曼兄弟当时在法律层面上是有可能被救助的。换句话说,救助行为或许并不像伯南克等人所说的「违背法律规定」。他们和大量当时「雷曼周末」参与者进行了访谈——虽然很多人并不情愿回应怕惹上麻烦。同时他们也对数据和资料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
金融故事看似复杂,但其中道理往往非常简单。这个漫长而枯燥的旅途最终逆转了当初的结论。
完成这个故事之后,James B. Stewart 和 Peter Eavis 感觉,「它或许对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做出了必要修正」。
在这样的时刻,依然能强烈感受到《纽约时报》「记录历史」的力量。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