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
亚洲最大的国际食品展上,我们发现了7个有趣的东西
乳制品创新、功能水、便捷包装、女性诉求、代餐食品……
周末刚刚结束的第 17 届 SIAL 中食展(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为期三天,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国际食品展,单日最高观众 3.5 万人,涵盖了酒类、饮料、甜食、乳制品、农产品、生鲜……我们接下来能吃什么,买到什么,差不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今年,展会在超过 12 万平方米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 65 个国家的参展商达 2900 家,我们替你去现场看了看,发现了下面 7 个有意思的东西。
乳制品成为全球创新最多的类别,然后是饮料
根据创新食品数据库 XTC 的报告,乳制品小幅超过了过去 3 年位居第一的非酒精饮料,成为创新发生最多的领域。
未来的创新可能意味着更细分的功能——相比液态奶(高钙、脱脂、加强免疫、养颜……),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的功能细分主要仍然集中在调节肠道上;更宽广的人群,针对儿童的酸奶诉求目前仍不如儿童液奶清晰;一旦这样的产品被设计出来,也就意味着更新奇的包装设计。
比如下面这款有 12 种口味的小包装儿童酸奶(70 克),名为 Suckies Tubes,来自新西兰的 The Collective Dairy。


不过这样小份装的产品要进入市场仍然有难度,公司目前出口主推的还是大罐装的成人酸奶,代理该品牌的北京物华天宝商贸经理赵岩告诉我们,因为海关成本的关系,大罐装的酸奶风险更低。尽管如此,前来采购的人员大都对 Suckies Tubes 更感兴趣。
功能特别的饮料
比如含胶原蛋白的苏打水。
不同口味适用于不同场景:Engry 补充能量、Relex 放松心情、Sport 运动解渴、Beauty 美容养颜、AntiAge 逆龄、Focus 集中精力。



适合 KTV 使用的“护嗓饮料”,由日本唱片公司 Avex Trax 生产。


便捷包装
一个瓶盖可以制作三杯饮料。
捷克公司 ISOLINE 生产的一种运动饮料,瓶盖中含有三种剂量的补充剂,按压按钮就可以把胶囊里的补充剂倒入瓶中,制作成一杯饮料。



让牛奶变甜的吸管。
澳洲品牌 Sipahh 生产的咕噜噜神奇牛奶吸管,针对儿童不爱喝牛奶的问题,有数十种口味,仅含 2 克糖。(但喝起来还是很甜)


方便运输的“箱子饮用水”。

气泡水继续流行,针对女性市场
来自立陶宛的 Vytautas 天然矿泉气泡水,口感强烈,略带咸味。

法国品牌 EFFERVE 气泡水,有 7 种口味,添加了树皮成分。

法国 OGEU 气泡水,旗下还有静水、柠檬水等产品。


意大利品牌 Tassoni 汤力水,有香橼果和苦柠檬两种口味。(虽然不是天然气泡水但苦柠檬味赢了)


法国 Lisbeth 气泡水

许多有意针对女性市场的水类产品出现在展会上,比如 Velleminfroy 的矿泉水,宣称产品对人体平衡有益,配上类似酸奶有益肠道广告的图案。


前述的立陶宛品牌旗下另一款 Birutė 矿泉水用了粉色包装,直言为女性设计,对健康有益,“镁保证了心灵的宁静”。

代餐食物
希望消灭你晚饭的公司也出现了好多家。
“轻断食”的理念和受其影响最深的那群忙碌的中产阶级一拍即合,所谓健康、方便的代餐食品或多或少出现在展会的产品身上。
其中一款韩国 Egnis 公司的产品 Lab Nosh 代餐冲剂获得了 SIAL 创新产品大赛的银奖。


来自墨西哥的天然亚麻籽,可做冲饮代餐。


九璞(Bonpur)生产的高纤蛋白植物饮料,据介绍在工作、健身、运动的时候都可以抵挡饥饿。

一种蜂蜜界的红人:麦卢卡蜂蜜
我们发现在展会上的所有蜂蜜产品中,“麦卢卡蜂蜜”出现的频率有点高。
而且不出意外的,标记了麦卢卡三个字的蜂蜜也不便宜。
麦卢卡是一种新西兰的红茶树,本身有药用价值,这种树开的花所产的蜂蜜则有抗菌的作用,对肠道有益。
实际上这种蜂蜜早在 2011 年就已经进口中国,作为一种高端蜂蜜,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如今地域化饮食的风潮。
森蜂园代理进口的 Watson & Son 麦卢卡蜂蜜,售价从 179 人民币至 1499 人民币不等。

Just Water 旗下一款麦卢卡蜂蜜水(750ml)因配方独特获得了 SIAL 创新产品大赛金奖。零售价约为人民币 175 元,产品经理 Kenny Lim 表示,这款产品主要针对礼品市场,采用高端酒品风格的包装,可以送给中国那些不习惯饮酒的人士。

最后还有 2 份报告:

XTC 把数据库内的产品分为 5 个维度,再细分为 15 种趋势,代表消费者的普遍期望(比如异域风情、瘦身、节省时间、人道主义等等)。
过去十年,人们对食品带来愉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健康的期许则比去年上升 2.4%;而便捷维度的下滑,并不意味着便捷性不重要,而是它已经必不可少,而无需加以宣传推广作为卖点。



- 亚洲人对吃的愉悦要求很高,占比超过一半
- 北美人对健康的要求极高,围绕天然食品的创新配方不断涌现
- 欧洲人注重饮食的品味高雅时尚,达到 19.4%
另一份 TNS 的报告则研究了 9 个国家消费者对“吃”的态度,以及他们所关心的创新领域。其中一项数据说,93% 的中国消费者认为饮食有风险(美国这一数字仅为 39%)。我们对质量标签的依赖,一方面暴露了食品行业质量控制的失责,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消费者对食品成分的学习还略有不足。
TNS 给出的总结是:“追求饮食的乐趣,希望食品质量得到保障。”未来的创新将紧紧围绕健康维度,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