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
“注意力残留”让你越来越焦虑,一次只做一件事比较好
简单生活其实就是最不简单的事情,吧。
好奇心研究所的微博(@好奇心研究所)和微信公众号(ID:QLab42)全面上线啦,关注就可以与所长亲密接触。
心里总是装着一箩筐的事情,反而让你一事无成。
比如说:下午两点要开会作报告,但是手上还有几封邮件没有回完,手上回着邮件,脑子里想着作报告,这时候午饭时间到了,不如先吃个午饭刷刷朋友圈,一边刷朋友圈一边想着邮件和报告还有一堆事情,感觉自己已经淹没在了未完成 list 里面,焦虑到没有胃口吃午饭。
有一本专注改变人们学习工作习惯提高处事效率的书名叫《Deep Work》,这本书明确提出:要想在这个令你心烦意乱的世界活得漂亮,你必须征服注意力残留。
什么是注意力残留?
人们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任务时,工作效率会明显降低,在多件事情叠加时会产生“注意力残留“。注意力残留本质上是一种“上进病”,因为你太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甚至有些操之过急,既想做好这件事情又想做好那件事情,很多事情在脑子里打架,累积了越来越多的焦虑。
研究表明,人们一次性只做一件事效率比较高,当你同时在操作多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在浪费生产力。所以,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我要专心回复邮件,接着吃饭,吃完饭开始准备作报告,然后再一个一个将未完成事宜划去。
如果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却还是做不完,有可能是你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设置的任务难度系数太高。或许你可以考虑借助一些工具达到集中注意力和拆散任务的效果。好奇心日报之前介绍过几款提高注意力神器: Insight Timer、Omwana、PAUSE、Breathe;以及需要把任务正确拆解达到可执行的神器:Mindnode、iThoughts、Mindly。
总而言之,还是要思想放松、行动抓紧啊。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