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
干净的空气里人能活得更久,现在有了最新证明
数亿美国人的寿命因为空气质量的改善而延长,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也非一夕之功。
1970 年时,洛杉矶是世界上知名的雾都——它成为了忽视健康和环境、任由工业化自由发展的反面例证。严重的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脏病案例的上升,并缩短了人们的寿命。
但也正是在 1970 年,环保运动组织举办了第一个地球日,45 年前的 9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的一次重大升级。(不久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就签署了该法案,随后美国又成立了环保署、通过了《净水法案》[Clean Water Act],所以尽管尼克松口碑不高,但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环保主义者之一。)
自那时起,《清洁空气法案》受到了多次指责,说它又费钱又没必要。在奥巴马酝酿最近利用该法案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当口,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到目前为止,它对我们呼吸的空气的质量和我们的寿命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清洁空气法案》最大的受益者:通过降低颗粒物污染,《清洁空气法案》提高了美国人的寿命。
经过计算得出的美国城市地区人均寿命提高值
Weirton, W. Va. 西弗吉尼亚州韦尔顿
Wichita, Kan. 堪萨斯州威奇托
Phoenix 凤凰城
New Castle, Pa. 宾夕法尼亚州纽卡斯尔
Mobile, Ala. 阿拉巴马州莫比尔
Youngstown, Ohio 俄亥俄州扬斯敦
Chattanooga, Tenn. 田纳西州查塔努加
Pueblo, Colo. 科罗拉多州普韦布洛
Kingsport, Tenn. 田纳西州金斯波特
Birmingham, Ala. 阿拉巴马州伯明翰
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每下降 100 微克,预计人的寿命就会增加 3 年。
数据来源:Michael Greenstone 和美国环保署
无数研究发现,《清洁空气法案》已经从本质上改善了空气质量,并防止了数万早产儿因心脏和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在这里,我提供一下自 1970 年以来由于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使人们寿命延长的最新预测数值——对比的参照物是当今世界的雾都——中国。(想了解更多运算细节的,可以点这里。)
自 1950 年代至今的数十年里,华北地区的居民自由地使用煤炭来在冬季取暖,从而有效地进行了一次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天然实验。我的同事和我最近对比了华北和华南地区的污染和死亡率数据,并计算了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对人的寿命造成的损害——悬浮颗粒物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害的空气污染形式。
把这个公式应用到美国环保署 1970 年到 2012 年收集的颗粒物数据上,我们得到了美国城市在这两方面对比的惊人结果。
在洛杉矶,颗粒物污染自 1970 年以来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洛杉矶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 1 年零 8 个月。纽约和芝加哥的居民平均延寿 2 年。而目前在这三个城市区域内生活的 4200 万人延寿的总和也在飞速上升。
但延寿效果最大的地方是小城镇,那里的重工业的运行似乎没有受到太多污染方面的限制。
1970 年,从西弗吉尼亚州的韦尔顿到俄亥俄州的斯托本维尔,城市区域颗粒物聚集程度类似于今天的北京。现在,那里出生的孩子预计比 1970 年出生的孩子长寿大约 5 年。
在 1970 年和今天都有颗粒物监测的地区,现在居住着大约 2 亿人。(环保署只关注美国人口最密集或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所以这方面的计算会把大约 1.15 亿人排除在外。)平均算来,这些人大约人人均可以多活 1.6 年,把所有人延长的寿命加在一起,总共有 3.36 亿多个寿命年。
这些好处也并非全部是因为有了《清洁空气法案》。其他因素还包括当地的政策,以及相对较脏的行业已迁往海外等因素。但《清洁空气法案》还是起到了主要作用。
《清洁空气法案》的历史和影响,可以为那些正在我们曾经面临过的严重污染中苦苦挣扎的国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案例。在华北地区,污染让人们的寿命平均减少了 5 年,政府此时才最终宣布“向污染宣战”。虽然环保执法并不完美,但政府已经提高了透明度,并修订了环保法规,对污染者施以了更严厉的处罚。
在印度,污染导致普通人的寿命减少了大约 3 年。但越来越让人气愤的现实并没有转化成强制措施,不过,针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可能也会对改善空气质量有所帮助。
数亿美国人的寿命因为空气质量的改善而延长,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也非一夕之功。之所以有今天的结果,是因为要求改变的集体呼声导致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法案的出台。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继续争论环境监管成本的时候,他们可以了解一下,它所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作为证据,我们只要看看韦尔顿-斯托本维尔一带居民被延长了 5 年的寿命,以及全美国的人获得的数亿年寿命之和就行了。
Michael Greenstone 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主管着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
翻译 is译社 葛仲君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