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
为什么百年前的一战仍在影响今天的经济
如果想理解世界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例如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和外交挑战——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回顾历史时首先要看的一段。
本文由《纽约时报》授权《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生活在 21 世纪的美国人,很容易忽略在 100 年前的 6 月 28 日,一个名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的 19 岁青年举枪射杀了奥地利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妇,使世界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中。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一战是一场稀里糊涂、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大国争斗。美国人对它的记忆,还停留在很久以前上过的历史课上,它不过是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匆匆扫过的一段历史。课上讲述的只是简单的善与恶、美国参战的丰功伟绩,以及引人入胜的资料影片。
但如果想理解世界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例如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和外交挑战——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回顾历史时首先要看的一段。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对抗、欧元区债务危机、叙利亚和伊拉克内战,所有这些都与一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直接相关。
从更深层次上讲,一战展示了自由世界秩序的脆弱。1913 年前后的世界表面上看特别美好,工业革命正在整体提升欧洲的生活水平,逐渐有更多的国家确立了民主制度,各国也在被贸易和金融的互相往来深深地联系在一起。
一战战壕中的美国陆军。美国人更愿意教授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课程。
随着逐渐变强大的德国和旧的国际秩序摩擦不断,人们已经感觉到了冲突的临近。当战争在 1914 年夏秋之际爆发时,人们普遍认为这场小规模的战斗会在圣诞节前终止。然而事与愿违,几乎是现代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非受迫性失误就此铸成。事后来看,这个无意犯下的错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历时 4 年,让 1500 万人失去了生命,它还为后来的经济大萧条、纳粹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甚至更确切地说,二战是一战的重演,是在为一战的潦草结束付出代价。当时已有人看到了这一点: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 1919 年所著《和平的经济后果(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一书,就非同寻常地预见了《凡尔赛条约》所能释放的能量。
随着曾经见证过一战的人们几乎全部故去,各种与之相关的旧事也被扫进了故纸堆,所以我们从那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就显得更加重要。我本人之所以会对此感兴趣,是因为我在研读到一本介绍 2007 到 2012 年金融危机和央行历史的书时,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要想理解现在的状况,特别是理解欧元区濒临崩溃的事实,我必须回头去研究一个世纪前(失败)的经济外交。
那么我们今天应该记取的教训是什么呢?
这是个老话题,却非常切题。在处理俄罗斯侵犯乌克兰这件事上,美国就想吸取二战的教训(别让地区之间的敌对情绪失去控制),而欧洲各国则是吸取一战的教训(别让以牙还牙的争斗继续加重)。美国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应对一个扩张主义独裁者,这两种思路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正如许多评论家提到的那样,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全球经济大国,也在试图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和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德国的崛起有着某种诡异的相似。现在中国在和周边国家为了太平洋上的几个小岛起冲突,对于中国和它所在区域的对手日本和韩国的领导人来说,应该从历史的教训中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国家主义的诱惑和绝不妥协的态度,会让所有人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在一战失败之后,世界货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调整,1944 年达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可以看作是对《凡尔赛条约》所犯错误的弥补。
今天世界的政治经济体系还远非完美,但正如 1913 年一样,许多趋势都指向了正确的方向。尽管世界经济仍未度过危险期,但就算和 10 年前相比,几个大国之间的联系无疑都更为紧密了。
但一战的教训还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把现在的状态看作是理所应当的。恰恰相反,每一位国家领导人和选民都必须意识到,现在的状态需要我们时刻捍卫。我们要开始学习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希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之际,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历史上我们本想忘记的那一段。
翻译 is译社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