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0/34

上传头像

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

头像

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设计

纽约新世贸中心最后一幢大楼终于开工了

胡莹 2015-06-10 22:38:26

诺曼·福斯特最初的设计方案被推翻了,来自丹麦的 BIG 建筑事务所拿出了更符合传媒集团需求的新方案,两大重量级租户新闻集团与 21 世纪福克斯也终于在租赁合约上签了字。

纽约新世贸中心 2 号楼的工期仍在缓步前行。

4 月底,我们曾报道了纽约港务局联手开发商一道请来丹麦 BIG 建筑事务所重新设计 2 号楼的消息,日前 BIG 终于正式拿出了新的设计方案,也证实先前由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提出的设计方案已被推翻。

用 BIG 的设计方案取代诺曼·福斯特的版本,主要是为了满足该大楼的重量级租户新闻集团与 21 世纪福克斯两大传媒巨头的需求,具体来讲,就是诺曼·福斯特的版本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量体裁衣的结果,而非针对传媒集团的设计。

BIG 的创始人 Bjarke Ingels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21 世纪福克斯的 CEO 默多克告诉我,他不想要一个那样的塔。”

新版 2 号楼将占据世贸中心遗址超过 6 万平方米的土地,BIG 将其设计为一幢全玻璃幕墙包裹的摩天大楼,看上去就像是由 7 个大型盒子堆叠而成的建筑,如果远观的话,阶梯的表现形式也将更加明显。

7个“盒子”状的建筑体将会按照新闻集团与 21 世纪福克斯两大租户以及其他租户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以满足其不同的公司活动形式。自地面延伸至顶部的 7 个不同大小与体积的盒子将彼此堆叠在顶部,呈梯田状,越往上体积越小。

据 BIG 设计团队透露,这座呈梯田状的建筑将为周边城市景观提供“充满绿意盎然的景致”。他们将这个设计方案描述为一种新的混合形式,是现代摩天大楼与对历史建筑的现代诠释的结合体,“世贸中心 2 号楼恰好处在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街区的交汇处,一面是充斥着现代摩天大楼的金融区,另一面则是曼哈顿下城的 TriBeCa 时尚街区,满是阁楼公寓及屋顶花园。BIG 想要结合两个街区的独特气质,集合于这整幢建筑,一方面想要尊重其建筑原址的纪念与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亦想通过新塔重振曼哈顿中心的朝气与活力。

上周,新闻集团与 21 世纪福克斯公司已与开发商签订了初步的租赁协议,缓解了资金压力,使得项目能够继续推进,而两家传媒巨头也期待能于 2020 年进驻大楼。

目前,世贸中心 2 号楼已进入了紧张的施工阶段,除了已经落成的由美国 SOM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 1 号楼与日本建筑师槙文彦(Fumihiko Maki)操刀的 2 号楼外,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 3 号楼也正处于施工阶段。

这些建筑将共同连通至西班牙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 设计的世贸中心交通枢纽,并依照该区域总规划师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计划,尽量为一旁历史悠久的圣保罗教堂保留一个相对完好的开阔视野。

从年迈保守的诺曼·福斯特到年轻有闯劲的 Bjarke Ingels ,随着无限拖延的工期,世贸中心的重建参杂了太多戏剧性的元素。尽管 2 号楼已经开工,但根据 WIRED 网站的说法,BIG 的方案最终能否完美呈现,多少还需要多方力量或是智慧或是优雅的妥协,世贸中心的重建,政治是其中比经济更为复杂的因素。正如 Bjarke Ingels 所言,在公众眼中,这是一幢公共建筑,但是不管是对设计方还是开发商来说,它不可能是如博物馆一般的存在,而是需要更多有钱的租户租赁才能完成的商业办公地产项目。

题图来自 WIRED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